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
发布时间:2021-11-30 浏览:673

A+ A-

一、对人类的危害

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,由于污染物的来源、形态、性质、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,以及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,甚至人的性别、年龄、健康状况的不同,均会对人类、工农业、气候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。

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,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,然后变成呼吸道疾病,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,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;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:导致植物生理机制受抑制,生长不良,抗病虫害能力减弱,甚至死亡;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:如降低能见度,减少太阳的辐射(据资料表明,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~30%和10~25%)导致城市佝偻病的增加;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,影响产品质量;近年来,不少国家出现酸雨现象,雨雪中酸度增高,使河流和湖畔的土壤酸化、鱼类减少甚至灭绝,森林植被生长受到影响。

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慢性中毒、急性中毒、致畸致癌三种。

(一)慢性中毒

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慢性毒害,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、长时间、连续性和人体接触后,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。如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,上海是其中较高的城市,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。

(二)急性中毒

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,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,但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,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事故:大量有害气体泄漏,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,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。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,直接危害人体,发生了2500人丧生,十多万人受害。

(三)致畸致癌

大气中的污染物长期影响的结果可以致癌,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,损害体内遗传物质,引起突变,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,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,称致畸作用;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,又称致突变作用;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。这里所指的“癌”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。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,物理性致癌物,生物性致癌物等。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,一般有引发阶段,促长阶段。诱发肿瘤的因素,统称致癌因素。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,称环境瘤。大气污染直接导致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下降。

对工农业的危害:

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,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,造成大量人力、物力和财力的损失。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: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等,对工业材料、机械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;二是粉尘增多给精密仪器、机械设备的生产、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。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,提高了安全风险,缩短了产品寿命,导致了成本增加。

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。酸雨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,可以进入土壤、渗入水体,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,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;有毒成分溶出,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物产生毒害,导致生物链死亡甚至灭绝。

对植物的危害:

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在叶肉组织中,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生理代谢活动产生影响,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都是出现在叶片。污染物不同,植物受害的症状也是有差异的。

对气候的危害:

大气污染物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。颗粒物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,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。大工业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,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,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%。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、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,引发的“臭氧洞”问题,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。

大气污染的防治是全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。随着人类对大气污染造成危害的机理、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,终于找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解决方法。

国际措施:

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,通过了《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》,并于1983年生效。《公约》规定,到1993年底,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%。欧洲和北美(包括美国和加拿大)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。

美国的《酸雨法》规定,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,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万吨/年,经过10年减少到1000万吨/年;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万吨/年,减少到1994年的230万吨/年。

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:

1、原煤脱硫技术。

2、改进燃煤技术。

3、主要用石灰法,可以除去烟气中85%至90%的二氧化硫气体。不过,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。例如,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,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%之多。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。

4、开发新能源,如太阳能、风能、核能、可燃冰等,但是技术不够成熟,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新污染,而且治理成本很高。

中国措施:

当前,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,其中可吸入颗粒物(PM10)、细颗粒物(PM2.5)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,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,影响社会和谐稳定。随着我国工业化、城镇化的深入推进,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,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。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,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
大气环境保护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,关乎工农业的发展,关乎气候环境的变化,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根本利益。

总体要求: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,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、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、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,形成政府统领、企业施治、市场驱动、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,实施分区域、分阶段治理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、科技创新能力增强、经济增长质量提高,实现环境效益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,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。

奋斗目标:经过五年努力,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,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;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。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,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,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。

具体指标:到2017年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%以上,优良天数逐年提高;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%、20%、15%左右,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/立方米左右。

一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,实施跨区送电项目,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,推广使用洁净煤。促进车用成品油质量升级,2014年年底前全面供应国四车用柴油。推行供热计量改革,开展建筑节能,促进城镇污染减排。加快淘汰老旧低效锅炉,提升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水平。提前一年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落后产能淘汰任务。

二、发挥价格、税收、补贴等激励和导向作用,对煤气发电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。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,2014年安排100亿元人民币,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“以奖代补”。制定重点行业能效、排污强度“领跑者”标准,对达标企业予以激励。完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,加大力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。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。

三、落实各方责任,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考核。健全国家监察、地方监管、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。完善水泥、锅炉、有色金属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。规范环境监测信息发布、不达标排放行为的惩罚、违规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的关停等措施。

相关内容

技术交流:15005119777   咨询热线: 15366505777

工厂地址: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冈中街道吴抬路88号